自1982年起,国外已有利用次氯酸钠回收污水及核废料、被木材防腐剂污染的污泥等各种固体废料中的三价铬的研究报道。但关于利用次氯酸钠氧化浸取制革污泥中的三价铬的研究尚属首次。而次氯酸钠作为常用的消毒剂,价格低,容易获得,投加适量时,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所以这种方法对解决制革污泥农用化处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广泛应用前景。
次氯酸钠处理制革污泥过程中,次氯酸钠的浓度、用量、反应时间、温度对铬的去除效果都有影响。影响铬去除效果各因素的从主到次的顺序为:次氯酸钠浓度>反应时间>温度>液固比。
极差分析得到次氯酸钠浓度为6%,液固比为110g溶液/5g泥,反应时间为80min,反应温度为60℃。
称取5g制革污泥进行验证实验,在污泥中一次性加入6%次氯酸钠,液固比为110g/5g泥,水浴60℃加热80min,应结束后用中速滤纸过滤,取滤液用ICP测定滤液中的金属含量,计算出铬的浸出率。